土壤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壤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壤教学反思1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时非常兴奋,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如果这些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是老师告诉给他们的,他们印象不深刻,出了教室就忘了。所以我就组织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在考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小结,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了理解。三年级我共要上了五个班的课,一个班是我告诉他们的,结果孩子们考察的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班则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规则,考察效果非常好!
通过五个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考察成败的关键竟然是孩子们忘是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可是孩子们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要经常提醒他们出来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孩子带贪玩的孩子,这样他们就能够获得对土壤的`大量的经验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课前细致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前详细制定计划,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今后的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
土壤教学反思2本课是三单元的起始课,在对本课还未上时自己有着深深的疑惑。因为孩子们平时对岩石和土壤可能并没有去仔细的了解过,所以可能在探索部分的第一个问题效果就不是很好。
星期一早上的第三节课在6班上时,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岩石和土壤的'了解太少了,感觉课堂氛围处于一种讲授的状态,老师不断输出新的知识,孩子们被动接受,整堂课孩子们参与感相对较低。
下课以后我对自己上课的内容进行了及时的调整。下午第一节课到1班的时候,我并没有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打开书本,而是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岩石和土壤的了解。然后再通过科学书和科学图册加深孩子们对岩石和土壤的了解。顺势再让孩子们讲一讲岩石和土壤的用途。在这里有许多孩子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顺势把孩子们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孩子们发现原来岩石和土壤有这么多的作用。
孩子们对岩石和土壤的研究价值还不是很理解。我通过视频(对美国魔鬼塔的形成介绍、地壳的运动变化)让孩子们更加清晰、直观的明白了:
①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
②在喜马拉雅山发现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是海洋。
孩子们意识到原来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那么壮观。我们应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大自然!
土壤教学反思3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壤,那么我们人类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呢?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交流,搜索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自己的掌握的资料,进行了解人类的对于土壤破坏的行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且使学生在潜意识体验土壤现在的窘境。
下面一个环节是教师分享自己的搜集一些关于土壤被破坏的资料。通过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看有关的土壤破坏的视屏和图片,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土壤危机及理解土壤的现在的问题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增强学生的保护土壤的意识。总而言之在这个环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的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关于水土流失的研究。我首先播放水土流失的视频的。这样学生对于水土流失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我问学生现实的情况真是这样吗,我需要探究一下。探究水是否真的将土冲走。学生根据老师根据的老师给予的材料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之前,我问了一句,这是应该设计成什么样的实验。学生有的回答是对比实验。这样学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比较的容易。学生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因此学生较为轻松的完成实验设计。
然后就是进行实验的操作。由于条件有限,我实验改成演示,这样学生亲眼看到水流对于土壤冲刷的作用。从而的体验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下个环节应该是关于土壤保护的环节,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进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从新进行设计本科环节。
土壤教学反思4本节课是土壤里有什么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上节课课探究的方案,然后学生在熟悉探究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探究。最后学生进行汇报探究的结果,比对学生的猜想得出结论。我想在探究的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多方面需要改进。
1.试验的方案和步骤的明确上需要书写在黑板上。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的发现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试验操作。导致试验的重复操作,以致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试验的设计,或者是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学生没有认真的去听。我想首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交流。首先给出实验器材,然后学生进行单独的思考,接着学生进行讨论将他们的想法相互说一说,形成统一的意见,再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倾听。然后老师将实验的布置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2.学生讨论要充分。这就需要老师在讨论前给学生以充分的器材,以提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首先进行思考,想一想用准备的材料怎样进行探究,以形成学生自己的想法。
3.组织良好的讨论交流秩序。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注意交流的规则,及小组的活动秩序。良好的活动秩序是进行高效讨论交流的关键。
土壤教学反思5本课在《土壤有什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首先我出示各种土壤的图片(各种颜色),然后问:土壤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个时候,学生很自然的根据颜色进行分类。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复习了土壤的成分,又问:土壤还可以根据什么进行分类。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比刚才就有一些的难度了。通过这个提问:学生可以更加含水的多少将土壤分为干土和湿土,还可以根据土壤喊腐殖质的多少分为肥沃的土,和贫瘠的土。这样学生根据土壤的成分又将土壤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含沙量的多少进行分类:沙土和含沙少的土。这个时候,可以将通过引导可以将土分为:沙土,壤土、粘质土。这样学生就会较为容易的将土壤进行分类了。
后面就是各种类土壤: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的渗水性的实验的设计。
这个我我想应怎样进行提问呢?我是否问:这三种土壤含水量是否一样呢?或者一样对于三种土壤进行浇水,那么土壤中水的含量是否一样呢?我想后面的.一个提问会更好的。以后教学中,我这里还是需要进行操作的。
然后就是设计实验的阶段了。为了更好的教学和后面的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将原来需要漏斗进行的实验改成了,用饮料瓶进行。只需要把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就是一个好的漏斗了。这个活动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我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的,那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实 ……此处隐藏5507个字……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水中静止的土壤分层。同时这里如果在课前准备好土壤的分层,在这时展示学生看老师准备好的土壤分层,效果会更好!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种类以及不同种类土壤的特性
通过看、闻、摸、听四种观察方法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教材上只建议学生看看,摸摸,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引申出闻闻、听听两种观察方法。并能主动讨论怎样听,为什么这种土壤声音更大,气味大的原因是什么等深层问题,深化了学生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之后又通过实验——比较沙土与黏土的渗水性,使学生对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性质有了进一步的探究,并辅助学生从实际意义上认识了什么样的实验可以称做“对比实验”,了解了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定量。实验效果良好。
另外,在作业完成方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来说,学生会写相关的作业。而科学,他们只认为语文、数学、英语要进行毕业考试而科学不考。所以作业也可以不写,所以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面要动脑筋。多开展一些和科学有关的活动,如制作变色花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爱上科学课从而喜欢写科学作业。
土壤教学反思12本周我完成了二年级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的教学任务。本单元主要通过观察、实践、实验、交流等途径丰富学生对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土壤不仅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孕育了生命如土壤里的植物和小动物如蚯蚓、蚂蚁、蜘蛛、蜗牛等等。
其中第一课《载小葱》。通过一个通过小葱为载体反映植物与土壤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小葱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让学生经历在于养的过程,并拓展到了解家庭种植植物和大自然中的`植物的基本需求。这一课我布置了家庭任务。让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小葱种植活动,并且进行观察记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第二课《养蚂蚁》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土壤与生命的密切关系,生命离不开土壤。我设计的活动是组织学生捕捉、观察观察蚂蚁。然后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个班进行饲养,学生们课下观察蚂蚁的生存状况。捕捉蚂蚁时大部分学生想到了食物诱导法,还有一学生想到了,找到蚂蚁的巢穴,并且一锅端,通过教参学习我知道了:老师要提醒学生,这样做会破坏了蚁群的生存环境。捕捉完成后养在广口瓶里这里要提醒学生做到勤喂勤打扫勤观察,三天进行一次喂食,投一次食不要多喂。
第三课《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难点是:懂得土壤与生命息息相关。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以讲解的形式在学生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土壤生命的多样性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多孩子会问我很多问题:蜗牛在土里干什么?千足虫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西瓜虫它吃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都没有做好准备,我想我应该多补充一些课后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去收集资料的方式学习。
土壤教学反思13“不知所措”这是我上课前很长一段时间的真实心理写照。我觉得这样的课想要操作好真的好难!我想必须要对它进行改变。
因为这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整个单元对于土地侵蚀所学知识的汇总巩固。我认为在没有非常适合的学具教具配套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效果肯定不会好,而且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况且这样的实际问题也不是能用这么简单的模拟能够解释的。所以,我决定舍弃这个模拟实验。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讨论交流上,怎样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哪些地方考虑了减少土地侵蚀?在讨论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应用,并组织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评价,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方案。
虽然没有实际的操作,但课堂并没有感觉很空洞。我想原因是:在前面的课堂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感性积累吧!
土壤教学反思14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聚焦问题:这颗桂花树依靠什么长大?引出本课主题“土壤”。在本节课,我选择带学生去学校小花园中分小组进行实地探索,上一节户外课。
由于本节课我会先花5-10分钟让学生互相反馈交流上节课活动手册的内容,并且还会抽几名学生上台分享,所以剩余时间较少。而且要带学生去小花园,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少,重点放在了对活动手册的讲解和户外探索的要求。针对如何“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我找了一个教学视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并且重点强调不能伤害小动物和将自己小组挖的坑填平。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学校小花园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疯跑乱玩的现象,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听从组长指挥,对活动手册进行细致记录。本周由于天气原因,土壤潮湿,学生能观察到的`土壤里的“居民”也较多,有蚯蚓、蜈蚣、蜘蛛、蜗牛.....但我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对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敏感,而忽略了土壤表面的植物,对于一年级户外课认识的一些植物更是视而不见,我觉得需要在下节课的交流总结中讲一讲。
在上过的几个班中,本节课的探索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若有多余的几分钟(几乎没有),我会让小组内讨论并完善科学活动手册,选择将课堂研讨环节的两个问题放在下节课。
土壤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2、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3、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4、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1、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2、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5、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二)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三)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1)小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四)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知道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