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力求扎实语文基本功(识字、写字、读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感悟,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1、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我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生怎样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出来呢?在指导朗读对话一段,我是这样进行的:
(投影)妈妈说:
"珍珍,早点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我先让孩子们分清哪句是谁说的,再请孩子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读。让他们想想平时生活中你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尽管他们说不出虚弱、心疼这样的词,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来,他们已经充分融入了课文的角色中,也能感受到他们也被珍珍感动着。
2、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要求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同时也要有学会倾听的习惯。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2《月亮的心愿》是新课程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有趣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觉得,课文有很多悬疑吸引着我的注意,同时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这样设计环节的: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现象,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课文没有明讲第二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哪个心愿实现了?虽然学生中发生很多争执,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接下来的设计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这样问:同学们,其实月亮的心愿也可以说只有一个,你能读读最后一小节,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直到下课,也没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月亮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去郊游。
同年级的另一位老师是这样上的:她没有像我似的提炼出月亮的两个心愿,而是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分析课文以前,已经能知道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年级语文下册语语文,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都去郊游”了,学生的回答没有遇到我教学时的那种困难。但这样的设计在教学时则缺少些悬念,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其他的老师没有把教材挖得这么深,教得倒也顺畅,目标也能较好地达成。所以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发我几方面的疑问:
1、月亮的心愿到底应定位在两个矛盾的“晴天、下雨”上,还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 2、如果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那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教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时的强烈好奇心。
3、把月亮的心愿定位在“晴天、雨天”上,是不是也可以?而揭示“让孩子们都去郊游”目标的达成,是否可老师适当点拔? 4、一年级的课文到底应该是较粗浅地分析,还是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课文的意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以上的疑问,希望各位有见识的同仁能给我有用的建议,这也是我的“心愿”。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3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觉得,课文有很多悬疑吸引着我的注意,同时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这样设计环节的: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现象,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课文没有明讲第二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哪个心愿实现了?虽然学生中发生很多争执,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接下来的设计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这样问:同学们,其实月亮的心愿也可以说只有一个,你能读读最后一小节,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直到下课,也没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月亮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去郊游。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4《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教育。
这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认识字、词熟读课文之后,通过画出心形图来引导学生想到词语“心愿”“爱心”,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月亮为什么会改变心愿?我想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月亮对话,与太阳公公对话,与雷公公对话。
并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断的感悟和品味,把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本课的亮点是:
一、活用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我注重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看图,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从而来畅谈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从生活走入文本,实现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创设情境:月亮姐姐怎样去跟太阳公公商量的,让学生体会“商量”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同时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让课文的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科学引导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月亮心愿的段落,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心情,让学生带着新奇 ……此处隐藏6203个字……独立性、质疑也是基于这一理念,凭借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并使学生在与课文的对话中发现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涵咏体会,思考感悟,才能使他们真正有所收获。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13《月亮的心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课文教育思想以宏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为主。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中,力求扎实语文基本功(识字、写字、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感悟,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根据本课的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 巧妙的导入,事半功倍。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心愿”并让学生自由谈今天在场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心愿(刚好是家长开放课)和自己的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2、 多种方法,巧识生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3 、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来朗读课文
怎样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出来呢?在指导朗读对话一段,我是这样进行的:
例1、(投影)妈妈说:“珍珍,早点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同时出示图片:妈妈正躺在床上,珍珍正为妈妈端来洗脸水和毛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尽管他们说不出虚弱、心疼这样的词,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来,他们已经充分融入了课文的角色中;也能感受到他们也被珍珍感动着。
例2:在孩子们分析完月亮的2个不同的心愿后,我请孩子们在仔细观察月亮的表情图,体会不同,想象,两天后,此时的月亮,又将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孩子上来画表情。所以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指导中特别舒心,孩子们在简笔画中明白了月亮的心情、作者的心情等。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八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思索。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14有人说教育是艺术,教育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也许就在于它能唤醒受教育者的智慧。
语文课“月亮的心愿”教学正在有序地进行着,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月亮心情的变化,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我想听老师读”,说话的是我们班上读课文很好的董雨辰。然后群起而呼之“我们想听老师读”。
于是,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月亮来到一家窗前……”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逐渐被我的朗读感染了。我也很激动,读得更有感情了。当读到结尾时,突然,我卡了壳,读丢了两个字“也不”,赶紧更正,但想不留痕迹是不可能的。
同学们对我的朗读作了一番评议:老师读得声音宏亮;读得流利;老师的××句子读得好……;这时董雨辰兴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师,你读课文时感情很好,但就是结尾丢了两个字,如果老师一字不差,就更好了。”说完用探寻的目光看着我,等着我的反映。
听了他的话,我很感动,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对着孩子们我说:“谢谢同学们对我的表扬;更谢谢董雨辰给我的意见,董雨辰今天的表现至少有三点值得表扬:第一,他听得很仔细,能把老师读错的地方找出来,这就可以避免自己读错了;第二,他很与修养,很尊重我,先肯定我的优点,再提出意见;第三,他很勇敢,敢于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是最值得表扬的。“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向董雨辰投去赞扬的目光,同时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董雨辰却十分惊讶而又惊喜。
通过这件小事的处理,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并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这样才会使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15谈及3月份,两次公开课的展示是我最大的收获。一次是学校青蓝工程展示的《凉凉的鸟蛋》,另一次是教研室来听的《月亮的心愿》。就此,我主要谈一谈讲授《月亮的心愿》的反思。
首先,在这一段教学时间,对于语文教学一直摸不到门路,而《月亮的心愿》可谓是我的转折点。经过陈老师、黄老师的点评以及指导,我突然发现了语文教学是有套路的。李广平老师叫我语文教学无非就是“教师范读——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读——组词读——讲解课文……”,突然间,我发现语文教学我竟然找到了方法。于是,按着这个顺序,我努力地准备。
讲课那天,自我感觉发挥还可以,孩子们知道这堂课老师是很重视的,所以我们班的学生都很配合。但是我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小毛病。比如:废话多,范读还不够出彩等。课后,我主动找到了娄娟老师和蔡校,期望得到指导和点评。听了娄娟老师的点评和点拨,呀然一惊,很多被我忽略的小细节被娄娟老师发现了。以下我主要谈及三点:
一、基于标准教案撰写
娄娟老师首先就我的教案进行分析。
1、基于标准的教案的题目不应有课题号。
2、基于课标要求的撰写应该是从课标上摘抄下来的,即使用课标上为我所使用的语句。
3、评价任务应该是评价学习目标,达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方法。
4、基于标准教案的撰写当中教学过程应是简案,正反两面一页即可。但是我却写了一页半……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
娄娟老师还特别细心地观察到我们班的孩子在书写汉字的过程当中,坐姿和握笔姿势不规范。这突然让我意识到,我平时上课很少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确是比课本教学更重要的事情。
三、课堂教学方面
娄娟老师说我特别注重汉字的笔顺问题,这是值得继续坚持的。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本,主要应该处理两个问题:识字写字和阅读。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识字写字应该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应该更长一点,大约在20至25分钟之内。这让我更明白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导向和目标。最后,在板书方面,教师在板书的时候要把汉字写得非常规范和工整才行。娄娟老师也向我提出建议,为了检验孩子们书写是否规范,可以使用展示的方法来促进孩子的自我纠正。
此次的公开课教学,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路上,这条路又没有尽头,(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何况是我们活生生的孩子呢?)而我正在这条路的起跑点,我需要端正方向,朝着前辈们勇敢、无畏地看齐,路上或许会碰到绊脚石,会遇到荆棘,但我一定会勇往直前!
文档为doc格式